根據 耆老相傳及史料的記載,陳守娘確有其人
她於光緒年間出生在辜婦媽廟 附近(今中西區北門路與青年路口的巷子內),嫁給經廳口(今中西區青年路與民 權路一段的東菜市內)的林壽為妻。
林壽早死,陳守娘立志終身守節不再嫁。
經廳口為通往府縣署必經之街,府縣署有許多獨身的幕客住在此街,林家與他們經常往來。
縣署有一個幕客經常去林家,見陳守娘頗有姿色又守寡, 有意沾染,於是重金賄賂陳守娘的婆婆與小姑,要她們幫忙讓陳守娘就範。
婆婆與小姑用盡各種方法逼迫,陳守娘始終不改其志,最後她們與幕客聯手,將陳守娘 的身體綁在長 板凳上讓幕客姦淫,但守娘仍抵死不從,幕客大怒,就用羽扇的尾尖刺其下體至死。
附近的里民看到之後非常憤怒, 押著林氏母女與幕客到縣署告官,然而知縣王廷幹與幕客本有交情,因此官官相護,宣稱驗屍無傷,將三人無罪釋放。
群眾譁然,群聚抗議,用石塊圍擲,毀了王廷幹的轎子,讓他落荒而逃,後來他因此在府城留下「王 廷幹,沒錢看沒案」的罵名。
群眾憤恨難平,大家再往上至府署投訴,知府判林氏母女死罪,但依舊判幕客無罪,最後還縱放他回到唐山。
陳守娘後來被草草埋葬在昭忠祠 旁的山仔尾(今中西區南門路 117 號附近)
然而她沉冤未雪,冤魂不散,顯 靈將縣署幕客扼死,又大鬧縣署、府署及林氏宗族,以及幕客在唐山的家眷,從此之後府城雞犬不寧,夜半叫 喊之聲不絕
府衙遭到襲擊,物品飛動,後來只好假託是附近部隊在練兵, 並以過於嘈雜為藉口搬遷當地。里民認為守娘顯靈,紛紛前往她的墳前祭拜陳守娘的神位 ,香火因而十分鼎盛
被官府認為 有「惑民」的嫌疑,於是將其遷葬。
守娘含冤作祟之說在府城盛傳, 據說有應公鎮壓不住,於是士紳請廣澤尊王出面,但廣澤尊王只能與守娘 打成平手,因此又請德化堂的觀音佛祖出來調停
陳守娘提出幾個條件: 一是報仇期間,若傷及無辜,請准許免於追究;二是她因守節而慘死,應准其入節孝祠被眾人奉祀,且又因為她是為經廳口林家守節致死,故應在里廟辜婦媽廟供奉她的塑像。
觀音佛祖答應她的條件,且助其投胎轉世, 地方因而恢復寧靜。後來節孝祠拆毀, 其神位遷入孔廟節孝祠內。 其後里民為了感謝廣澤尊王臨危 相救,就將有應公廟改建為大廟,並 奉廣澤尊王為主神,稱其為永華宮(今中西區府前路一段 196 巷 20 號)。
引自 彭瑞金(無) • 台南市文學小百科 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•引自http://culture.tainan.gov.tw/ufiles/f/From_f0781220001159.pdf